12月23日,吳忠市濱河中學的學生們手持剪刀,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描繪并裁剪出花束、動物等精美圖案。“剪紙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,更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。我們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,了解到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符號、圖案和寓意,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。”學生王佳媛說。
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人類文明的璀璨瑰寶。將非遺融入校園文化建設,有利于更好地煥發非遺魅力,豐富校園文化,增加學生文化自信,從而更好地保護、傳承、弘揚和振興非遺。近年來,吳忠市將非遺融入校園文化,激發學生學習興趣、拓寬學生文化視野,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、道德修養,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、創造性和主動性,激發非遺活力。
揉面、壓搓、上色、捏挑……柔軟的材料搖身一變成了“玫瑰花”“玉兔”。在吳忠市裕民小學的花饃藝術工坊里,學生們以色彩鮮艷、手感類似于糧食的彩色黏土為替代材料學習制作“花饃”。
“除了讓孩子們在學校課堂上了解非遺文化,學習技藝,我們還利用周末,讓家長與孩子在家中嘗試制作能食用的‘花饃’,增進親子關系,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。”教師馬小燕說,該校依托美育課程和社團活動,開展“年俗里的非遺——花饃”“當沙畫遇到非遺”等課程100余堂,不斷提升學生對非遺文化的傳承興趣。
吳忠市利通區第三小學通過開展讀一本民族團結好書、畫一幅民族團結作品等“九個一”活動,開展民族舞蹈、古箏、掐絲畫、扎染等八項藝術實踐活動,學生們選擇葫蘆、馬勺、木板等載體,創作出與祖國、傳統文化、家鄉等元素相結合的掐絲畫作品,增強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。
“我們還將開展更多非遺進校園活動,把非遺保護和創新發展作為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的主要抓手,傳承非遺文化,弘揚工匠精神,以文育人、以文化人,增強師生文化自信,讓非遺文化在校園生根發芽。”利通區第三小學校長馬文強說。(記者 李良)